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青岛科技大学)于2015年4月1日成立,是山东省统战部、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设置的直属山东省委统战部领导、挂靠在青岛科技大学的统战理论研究组织,是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一、建立和完善统战理论研究基地领导机制,为统战理论研究提高保障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坚持以研究基地为主体,以研究课题为纽带,以组织推动为手段,着力推动基地建设,力求在统战理论研究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力争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统一战理论研究多做贡献。
学校成立了由主管统战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党委统战部部长为副组长,学校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青岛科技大学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统筹协调研究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推进基地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学校党委副书记担任统战理论研究基地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担任第一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担任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和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办公室设在山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研究统战理论的积极性
青岛科技大学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确定我校教师以理论研究基地研究成员身份申报的和统一战线工作有关的课题等同于学校其他社科类课题。在所承担的统战理论研究项目及获奖情况认定上,中央统战部的项目按照省部级纵向项目认定、省统战部的项目按照市厅级纵向项目认定。我校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统战系统成果获奖情况应该纳入人事考核分配体系,并可以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支撑依据。
三、整合统战理论研究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依托马克思主学院师资队伍和学校统战工作各支队伍的统战理论研究人才资源,建立起“专职与兼职统战干部相结合、专业研究人员与统战实践工作者相结合以及学校各界统战成员积极参与”的统战理论研究工作队伍。目前,研究队伍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6人。其中,1名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提名奖获得者,2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名山东省社会组织理论研究特聘专家,2名山东民族和宗教理论研究特约专家,1名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带头人,2名山东省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名青岛市教学名师,2名青岛市优秀教师,1名首届在青高校“十佳思政名师”,1名青岛市三八红旗手。
四、设立统战理论与研究硕士点研究方向,培养统战理论研究人
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方面,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特色,设置“统一战线理论究”方向,使统战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自2011至今,每年保证至少有一名研究生将统战理论和政策作为研究方向,提升统战理论研究层次,为统战理论和政策研究培养急需人才。2018年,1名研究生考取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博士研究生。
五、充分发挥研究基地多功能效应
重点是发挥了教学培训、理论研究、调研活动、学术研讨等功能,为青岛市和驻区社会主义学院输送了5兼职教授,为统战理论创新与实践等方面与省市区多方面开展了多项课题合作研究,取得了满意收效。
六、推动学术研究,鼓励多出成果
研究基地重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统一战线与党的群众工作问题研究、民主党派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问题研究、两岸大交流对台湾同胞认同的影响研究、发挥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问题研究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问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学术探讨。侧重在应用理论研究和统战政策理论创新方面狠下功夫,争取能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更多参考。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3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山东省委统战部立项、青岛市社科规划、青岛市委统战部立项86项。以我校专家为主撰写的调研成果“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光明日报》理论版、《理论学刊》《山东大学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统战理论研究论文53篇,出版专著5部,荣获“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7项。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四新工程’先进单位”和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先进单位。
还有多项研究成果成为智库成果被采纳,党委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充分发挥了智库专家的作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研与思考》被中央统战部《调研参考》刊载、《中国天主教徒“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认识实践情况调查》国家宗教局《研究参考》采用,其中,《驻青高校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得到时任省委书记等7名省委常委批示,直接推动了山东省委两个文件的出台。 (相关数据截至到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