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四减四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发展绿色金融,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1月12日,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的必由之路。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贾小平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是个非常宽泛的命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单兵作战,要积极开展多部门、多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注重互动耦合,进而发挥乘数效应。
贾小平还建议要发力人才队伍建设,以“复合型、国际化”为导向,大力开展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人才体系建设,培养具有环境、能源、经济、工程、管理、政策交叉优势的人才梯队和团队,以弥补目前相关人才不足的现状。鼓励在青高校及科研院所,打开思路,强强联合,与国际国内知名机构开展培养合作。
众所周知,碳中和、碳达峰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它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占据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选择。市政协委员、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王静建议要系统谋划统筹设计,“应当按照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谋划好我市的‘十四五’结构调整目标及政策措施,整体设计调整好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
此外,王静还提到要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提高电煤使用比重,削减非电工业行业用煤总量,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作为长远的发展目标。并且加强政策扶持,运用经济杠杆深入推进我市城乡接合部、城中村、非建成区及周边农村的冬季清洁取暖建设。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建造势在必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要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建设绿色城市要着眼城市绿色发展的系统工程,渗透在城市的每个细节。”市政协委员、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纪刚告诉记者,聚焦到建造领域,我市要在推广装配式建筑、被动式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同时,不断加大推行绿色建造理念的力度,努力推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在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各阶段进行全过程绿色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