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會議的(左起)黃其勵、徐建中、謝克昌院士

青島科技大學教授雷仲敏
你好臺灣網8月7日訊 國際原油油價今年盤上每桶100美元後,一直居高不下,這給石油依存度較高的中國帶來了不小壓力。兩岸學界和企業界對替代燃料的呼聲再次開始升溫。8月4日來自大陸和臺灣的72位專家齊聚在青島科技大學召開的第四屆兩岸能源與環境永續發展科技研討會,就能源、環境形勢與政策,節能新動向與新技術等問題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據了解,到場的大陸專家包括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有5位高等院校校長。
一場研討會 來了4位院士
據介紹,兩岸能源與環境科技研討會是兩岸學者積極促成的一項由兩岸高校交替主辦的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源于2005年10月。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能源、環境形勢與政策、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海洋與地球環境保護等。
“由于當前油價高漲不下,節能和開發形勢嚴峻,此次到會的專家和學者都達到歷屆最多。”本屆研討會共有72位專家參加,大陸方面有36位高校和研究單位專家出席。根據介紹,這些專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建中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徐大懋、黃其勵等4位,高等院校校長5位,泰山學者、國家“973能源領域專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負責人、煤炭部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等10位。此外,臺灣方面也有36位專家學者參加,包括臺灣中原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等14所高校負責人和學者,其中大學校長和原任校長是6位。
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馬連湘告訴記者,此次參加研討會的與會專家都是大陸和臺灣能源研究和開發利用的重量級人物。此次研討會恰逢北京奧運會舉行,青島市成為奧帆賽舉辦城市,大家一致推選青島科技大學作為本屆學術研討會的主辦單位。
大會主題只有一個 開發新能源
會議于4日上午9時開始,在簡單致辭後,太原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教授首先進行了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多元化的能源發展模式和能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這位來自山西的專家介紹,從中國目前發展來說,即使按照9%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也需要用煤53億噸,“但中國去年用煤是25億噸,去年山西產量是6億噸,如果翻番,到2020年也就是12億噸。但這樣下午山西就會掏空了。”所以他認為必須實現認為能源利用應該生產技術多元化和終端利用多元化。謝克昌介紹,他和其他多名院士已經聯名上書發改委要求發展煤制油。他認為發展煤制油和甲醇等替代能源,可以在國內調節價格波動,降低國家的石油對外依存度。
而青島科技大學教授雷仲敏介紹,中國2020年前是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期,2020年到2030工業化會處于穩定期,但城市化依然加速,在2030年-2050年工業化和城市化將處于雙穩定期。“而預計近期內,傳統的化石能源仍將佔據在主導地位。”雷仲敏認為,2030年中國用煤將達到峰值,“但按照我們的煤炭產能,2030年大概是32億噸,到時我們就需要進口大量煤炭。因為一旦超出產能的邊界,就會發生生態和環境等大問題。”他表示,目前正在幫助有關部門做規劃,他已經建議國家適時啟動新疆地區的戰略資源開發,屆時預計可增加3-5億噸。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大懋做了題為《核電和中國能源》的報告,就中國現在能源特點以及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並對加快發展核電進行了倡議。(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