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科技大学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青岛市侨联转发中国侨联《关于组织学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文章的通知》的通知

2008-08-29  来源:本站原创

青侨联〔200850                      签发人:胡辛

 各区、市党委统战部,各驻青高校党委统战部,各区、市侨联,各驻青高校侨联,侨联委员、青年委员会委员:

81,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的署名文章(见附件)。根据中国侨联部署,现将中国侨联《关于组织学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文章的通知》(中侨办〔200865)转发给你们,请联系实际抓好学习。各单位组织学习情况和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的信息,请及时通过金宏网、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报送我会。

联 系 人:门刚

联系电话:85912375

    真:85912172

电子邮箱:sql1605@126.com

 

 

青岛市侨联

                        2008828 

 

附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国侨联恢复活动30周年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侨界的群众组织,中国侨联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活动。30年 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与全国人民一道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30年的光辉历程与侨联事业的蓬勃发展

    30年的历程,中国侨联的地位作用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于1956年,“文革”中停止活动。恢复活动伊始,侨联 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党和政府拨乱反正,落实各项侨务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和清退“文革”中被挤占的侨房。这些工作愈合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心灵创伤,增进了他们对祖国、家乡的感情,激发了他们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性。1979年,中国侨联召开工作会议,发出了发挥侨乡同海外、港澳密切联系的优势,为繁荣侨乡经济和“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号召,要求各级侨联组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从而推动了侨资侨属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为侨乡经济和特区的建设 作出了贡献。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几千万爱国侨胞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中国侨联不断利用海外关系众多的优势,大力开展引进智力和财力工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围绕着科教兴国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侨联又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搭建招商 引资、招贤引智的平台,为引进海外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牵线搭桥,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30年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创办的企业约占我国“三 资”企业总数的70%,投入的资金约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侨资和侨属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侨联组织成为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积极参政议政,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参政议政的热情和主动性日益提高。为更好地反映侨界心声,畅达侨界民意,发挥侨界作用,1991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各级侨联加强侨界政协委员的推荐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中国侨联先后参与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积极参与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工作。到目前为止,中国侨联已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提议案素材千余件,其中90%被采用。

    加强海外联谊,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作用。侨联组织与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在地缘、血缘、业缘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展海外联谊具有独特优势。各级侨联组织坚持以增进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强与海外侨胞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侨联聘请了海 外顾问,成立了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为进一步凝聚侨界力量,加强侨界新生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港澳委员、顾问及青年委员的作用,积极推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把握“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特点与优势,支持、参与海外侨胞及其社团在全球华人社会开展“反独促统”活 动,先后与台湾岛内三大侨团建立联系,与台湾侨联总会举办了两岸侨界“和平与发展论坛”,为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作出积极努力;开展了“侨(爱)心工程”、 “亲情中华”、“海外华文教育志愿者”、“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等主题活动,增进了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感情;发挥民间外交作用,鼓励和支持海外侨胞融入主 流社会,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侨联组织快速发展,在党和政府与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间发挥了纽带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关于“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侨务工作应“先把庙立起来”的重要论述,为侨联组织的恢复、工作局面的打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恢复工作30年来,中国侨联组织蓬勃发展,已成为七大全国性人民团体之一。基层组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00余个发展到今天的15000余个,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全国,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组织网络。各级侨联按照“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凝聚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把为大局服务与为侨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焕 发出勃勃生机。中国侨联先后成立了华侨历史学会、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华商联合会等社团组织,成为中国侨联的重要工作平台。

    “国运兴,侨运兴”。实践充分证明,侨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是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温馨之家。中国侨联30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

    当前侨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与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部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内外侨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对侨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侨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侨联组织提出了新希望。侨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 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致公党、侨联界联组讨论时提出:“要按照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 用,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的桥梁作用”。这些重要论断,为进一步做好侨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前进动力。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是侨联组织的新使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包括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侨联组织与侨界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组织、引导、服务侨界群众、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侨联 组织必须立足“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团结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海内外侨情发生了新变化,对侨联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国内的归侨侨眷约有3000万人;海外侨胞分布在全世界160多个 国家,大约有6000万人。在国内,以归国留学人员及其亲属为主体的新归侨侨眷大量涌现,侨乡的分布更加广泛,归侨侨眷的愿望、诉求更加多样化。在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剧增,居住地更加分散,华侨华人新生代及改革开放后的新移民已逐渐成为当前海外侨社的重要力量。总体而言,当前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群体呈 现出教育文化程度高、经济科技实力强、参政议政意识强、报效桑梓愿望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新情况、新变化的同时,立足侨联的特点和优势,开创新的组织模式、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开辟新的服务渠道,努力使侨联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侨联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总结30年来取得的新鲜经验,继承和发扬侨联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中央部署,在侨联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自觉把侨联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侨联工作的重要任务,把以人为本、为侨服务作为侨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挥侨联的优势,引导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作贡献。

    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的强大力量。要适应侨情的发展变化,推进侨联组织在大中城市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在重点侨乡进村组,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组织到侨联中来。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坚持以亲情为纽带,通过 开展寻根问祖、宗亲联谊等活动,加强海外侨胞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坚持以乡情为纽带,通过开展侨乡考察、地区联谊等活动,增进海外侨胞对家乡故土的感情;坚持以友情为纽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增强海外侨胞对侨联组织的认同感;坚持向海外侨胞广泛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的伟大成就,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增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民族自豪感。

    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他们施展抱负、报效祖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要切实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深入侨界群众,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诉求,帮助 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从政策、工作、学习、生活、舆论等各方面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他们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热情,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财力和智力资源,他们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居住国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积极探索方式方法,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经营发挥应有的 作用。不断适应华侨华人新生代及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引导海外侨胞宣传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构建和谐世界理念,让他们成为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民间大使”。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放思想是开拓创新的重要前提,开拓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要以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最大限度”为目标,在侨联系统内大兴求真务实、调研创新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海外侨社,摸清情况、掌握动态、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深入研究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和海内外侨情 的新变化给侨联工作带来的新课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畅通凝聚侨心的渠道,创新汇集侨智的载体,搭建发挥侨力的平台,丰富维护侨益的手段,不断提高侨联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服务、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服务,实现侨联事业的新发展。

   作者: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林 军 来源:《求是》2008年第15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

电话:0532-88956876 传真:0532-88956876 邮箱:tzb@qust.edu.cn

地址:中国·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邮编:2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