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科技大学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青科大林建业教授新作问世,闪耀辛亥革命历史光辉

2011-10-18  来源:本站原创

 

巨幅油画见证伟人足迹

 

 

林建业新作问世,闪耀辛亥革命历史光辉

 

 

日期:2011-10-16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近日,青岛著名油画家林建业及创作团队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心,创作完成了《辛亥之光---孙中山来青岛·1912.9.28》。这幅油画作品的画面融入了那个时期青岛的历史风貌,加之作者的主观感受,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寓意和新的意境。为此,记者在辛亥革命百周年之际,就油画的创作历程对林建业进行了一次专访。

     

三年前着手搜集素材

    《辛亥之光——孙中山来青岛·1912.9.28》(右图)是林建业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考察历史遗迹的基础上 ,精心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该作品长2.05米,宽1.6米,创作团队由4人组成 ,分别是主创林建业、史学顾问王铎、绘画助理宋晓峰和张志烈。油画的资料搜集与创作花了近3年时间,是目前唯一用油画形式表现孙中山来青岛的画作。

    “青岛是辛亥革命的重镇,选择孙中山来青岛考察胶济铁路这样的历史时刻作为艺术题材,既是对那段激情浓烈的历史的怀念,也反映了青岛在走向共和的过程中发挥过既独特又重要的作用。”林建业告诉记者,作品完成后如释重负,经与团队成员商定,将在近期无偿捐赠此画,他的愿望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并记住那段峥嵘岁月。

    用艺术还原辛亥历程

    据史料记载,1912年9月28日傍晚,孙中山先生等一行来到青岛考察。林建业的新作主题即是用油画的形式,再现了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来青岛考察全国铁路的场景。林建业说,孙中山先生有着超凡的胸襟与抱负,锲而不舍地寻求中国的出路,与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一起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他一生紧密地与群众站在一起,共同完成了“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的历史使命。由此,确定的方案是将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置身于群众当中。画面容纳了60多个人物。据林建业介绍,作品在构图上花了不少心思:“孙中山先生站在靠近中间的位置,其他各界代表人士分列孙先生两侧,采取了古典油画光线设计技巧,傍晚的光线透过云层照射在画面右侧,使主要人物处在光照之下,并用深色火车车头和蒸汽作依托,人物形象更显庄重、清晰。”

    青岛火车站摆脱“符号化”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老青岛火车站塔楼直接跃入观者眼帘,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扑面而来。整个画面笼罩在了那段激情辉煌的岁月烟云中。

    林建业告诉记者:“画作力求真实表现当时的盛况,所以采取独特的构图技巧摆脱‘符号化’。按正常视觉规律火车停靠站台后,站台看起来不会很宽大,但为了使画面更有气派,创作时我有意加大了站台的空间面积,使画面更为开阔。”在他看来,艺术的表现手法,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而作为历史画,只有恰到好处把握分寸,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和谐统一。

    文/记者 关瑛

   艺术简历: 

    林建业,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青岛市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副秘书长,青岛中山书画院副院长,民革青岛科技大学支部主委。现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现代重彩画50余幅;

    2010年,水彩画《沙子口渔港》入选“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2011年,水彩画《清清泉水·018》入选“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

电话:0532-88956876 传真:0532-88956876 邮箱:tzb@qust.edu.cn

地址:中国·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邮编:266061